打破外界對於庇護工場的想像,綠綠發芽不教他們烘焙、甜點等一技之長,而是要教他們如何與人相處、學習社會化後回歸社會。綠綠發芽開設一系列的課程,像是瑜珈、跳舞、畫畫、唱歌,特殊兒能在活動中開發潛能,學會與人互動與得到生存的養份。
「整合一間與時下流行的咖啡館氛圍相同的庇護工廠,是希望大家真的覺得喜歡與安心來這裡消費,而不只是為了想要幫助這些人而進來,要能更長長久久的存在於社區鄰里之間」。店內與微熱山丘、好丘、格外農品與AFTER5步驟六等知名品牌合作,販售貝果、甜點禮盒、飲料與咖啡等,目前雇用6名特殊兒,讓他們能在這學習與人互動,實現自我價值。台灣人會一、兩次捧場性的購買特殊兒做的產品,消費不能持久,因此,綠綠發芽與品牌商合作,希望大家持續消費,唯有持久的消費,才能夠真實的幫助到他們。
綠綠發芽希望工坊創辦人黃欣茹解釋,其實這些孩子出去,大部分做的是服務和打掃,並非專業性的工作,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、相處。如果只教一技之長,他們無法跟專業的烘焙師傅競爭,最終只能待在庇護工場裡走不出去。因此,她更關注孩子的社會化,希望訓練二、三年後,特殊兒可以真正走進人群、走進業界,離開綠綠發芽之後,讓其他的特殊兒進來,像一個廣納百川的大海,讓孩子們得以所學後自由來去。她指著門口接待客人的大男孩說,「剛開始要他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,說話時還會發抖,現在可以站在門口守候,雖然還不能開口引導,一點一滴的鼓勵,我們真實看到他的成長和改變」。一個唐氏症的女孩連假日都跑來上班,問她為何要過來,她靦腆回答,「我很喜歡這裡,有工作可以做,感到很開心」。
為了讓孩子們能與更多人接觸,綠綠發芽會不定期邀請志工參訪,陪伴特殊兒們手作、聊天,甚至帶領他們拜訪附近的店家,在互動中感受到街訪鄰居的友善與溫暖。「用愛灌溉,希望發芽」,不以「庇護」而以「希望」為名,是希望這群特殊兒不再依賴社會捐助,能夠自食其力,走出自己的人生。